要感受一下Manus团队的产品能力吗?
文 / 书航 2025.3.9
虽然知道大家最关注的是如何获取Manus的邀请,但社长到目前自己都没有用上(有一半是因为我自己的原因,这里就不细说了)。 但总而言之,社长可以给大家提供同一个团队的另一个产品的内测邀请码。
这个东西叫Monica,它分国外版和国内版。
国外版网址是 monica.im
国内版网址是 monica.cn
国外版目前是开放注册的,但是你仍然可以使用我的邀请码,帮我解锁一点能力(谢谢你!)
https://monica.im/invitation?c=ZBN5ZG0Y
以下重点讲一下国内版。
国外版Monica可以自主选择各种不同的大模型API组合来完成任务,而且设置了“智能体商店”,这里指类似GPTs的提示词和/或工作流封装。
Monica的国外版(完全体)类似Quora做的Poe,用一个一站式的付费方式,来搭配使用各种模型,像deep claude那种你就不用到处买API自己搭建,降低了门槛。Monica的智能体构建过程跟扣子(Coze)也有点像,而且避免了大厂产品只能捆在豆包或通义环境内的不足。
但国内版由于合规原因,目前仅仅接入了一个大模型,就是DeepSeek-R1。而智能体也没有商店,但是可以自己构造,方法和国外版是一样的,做好后还不能对外分享。
你可能会问,如果国内不支持多模型切换,只支持R1,这相对于元宝和百度官网等已经接入R1的聊天框,又有什么显著的优点?
最直接的可能是联网搜索的与众不同。
Monica使用不同于已知的搜索爬虫对外站进行交互。虽说元宝接入公众号搜索,一开始被大家认为是一个重大利好,不过用了一两个星期,很多人都发现,接公众号反而使得信息污染的痕迹进一步加重。而且,很多针对大模型类似SEO的优化也在进行当中(其实社长自己也在做类似的尝试)。
只是说这些所有的动作,都会破坏搜索结果的准确性。而根据搜索增强的原理,如果来源链接是不准确的,那么答案自然也是不准确的。一个新的、未经污染的爬虫,会比其他的已知爬虫,更容易或者说更有机会探测到互联网的真实。
另外的个性化记忆、画思维导图都属于锦上添花,但多文件同时问答可能是不错的改进,因为这意味着(变相)增加了可用的上下文长度。当然能处理的实际字数受到R1本身的约束,但有一定的机制让你提交的十几个PDF都可以获得同等的摘要和注意力。
今后Monica也可能在国内版开启各种花样的智能体应用,但并不保证有时间表。
整个Monica和Manus的团队所做的事情是一脉相承的。要想在Manus当中实现AI智能体的工作流,这其中有很多都是来源于Monica的用户对流程拆解、模型选择和提示词的贡献。相信我们自己日常使用Monica的过程也可以进一步的贡献用例,使得Manus朝着高性价比、高准确度,少Token的方向更进一步。
这也是一个机会来比较各家接入DeepSeek应用的不同点。在模型统一之后,产品力就变成了下一个比拼的重点。因为我们知道国外大模型自己都有做联网,但是Perplexity仍然成为重要的产品,即使它没有自己的大模型。
这也体现出了产品和工程能力的重要性。而Manus这个团队,正好是由古典产品经理领衔,对于工程能力非常看重的团队,有理由期待这个重复造的轮子会更精美和更让人爱不释手。
总之,这批Monica中国版邀请码在航通社读者群“航通社的朋友们”内发放,一共50个名额,送完即止。
还没进群的读者可以添加助理微信号 hangtongshe ,备注“航通社读者进群”先进来。助理会在本次添加进群时,向你提供邀请码(如果不能用,说明名额已满,我们可能会申请新的码)。
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