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第二个航通社,先关注,再加星⭐
本文首发于航通社,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航通社 微信:lifeissohappy 微博:@航通社

航通社(微信公众号:lifeissohappy)有一个微信群,名字就叫“航通社的朋友们”。从今天开始,每周末我们将总结过去一周在这个群中发生的一些热闹,有趣,有意义的讨论,以及大家看到,听到,分享到的文章链接。
这个测验我自以为能拿满分,结果只答对了30%
本周一,我们分享了 FT 中文网的一个小测验:《你有多了解你的国家》。
请复制链接到浏览器打开:http://www.ftchinese.com/interactive/8601
由益普索(Ipsos)做的一份跨国调查(2016年9-11月)显示,中国民众似乎并不太了解社会当前的状态,在对国家认知度的全球排名上与印度等地名列倒数。

FT 中文网将调查中用到的问题做成了 7 道测验题,在自己做完一遍之前请先不要急着看答案。
题目和以下几个领域相关:健康保险支出、拥有房产的比例、财富分配、幸福感、对堕胎的态度、对同性恋的态度、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这可能并不是身为中国人的你最熟悉的领域,但惟其如此,这个测验对你才有价值。
“没有良心……没有头脑”
本周二,一位咪蒙团队的前员工发文怀念已经被彻底消音,不得转世的前东家:《致咪蒙:谢谢你给我的光荣》。
所以这次出来找工作,我开的工资很高,虽然我不会发朋友圈跟人说,我拿多少。但我就是想跟自己较劲,想证明咪蒙的人有多专业,咪蒙的人三观有多正,咪蒙的人,不是谁都能要得起的。说到这的时候,我实在忍不住,在这个资深媒体人面前哭了起来。俞二花,公众号:南亦致咪蒙:谢谢你给我的光荣
所以这次出来找工作,我开的工资很高,虽然我不会发朋友圈跟人说,我拿多少。但我就是想跟自己较劲,想证明咪蒙的人有多专业,咪蒙的人三观有多正,咪蒙的人,不是谁都能要得起的。说到这的时候,我实在忍不住,在这个资深媒体人面前哭了起来。
但是除了该文下面被筛选过的评论之外,群内和其他地方的朋友对该文的反映则继续褒贬不一。显然一篇文章不足以说服谁,即使作者本来就没想着要说服谁。
作者自称她来自凉山,不过话说参照前科,一切看起来要诉苦,创造戏剧性的事情,我都会深感怀疑。这也是咪蒙走到现在所必须承担的代价。有人说:
“现在的年轻人也真有点可怜,见了个咪蒙就认为给她打工是世界上最好的工作了。我想哪怕她之前去南方系工作一段,也不会得到这种结论吧?”
“现在的年轻人也真有点可怜,见了个咪蒙就认为给她打工是世界上最好的工作了。我想哪怕她之前去南方系工作一段,也不会得到这种结论吧?”
不过,马凌本人就是南都出来的呀。除了把价值观这点扬弃掉之外,他们其他所有的操作方式都跟正规的大报没有区别,甚至可能更严格。
这就涉及到一个历史产物:报纸的副刊,边角豆腐块这些东西。
副刊上面刊登的书评、随笔、漫画、字谜这些东西,是当年机构媒体垄断民众知情权时候的产物。买报纸从来只能买一份,没有拆开按照文章卖的道理。
如果一张报纸没有文化副刊,没有风月版,就会很奇怪。但自从报纸上网,让人们可以按照单篇阅读的方式来看,而不需要一次买一整份,副刊的使命可以说就结束了。
但因为惯性,副刊依然存在。就算是小城镇的晚报,也会有一个版面放当地学校里头孩子们的作文。
如果说副刊不需要事实核查那些要求,但是又必须维持一份报纸的严谨,那能出来的最好结果就是咪蒙这样的吧。所以单方面强调在咪蒙机构的媒体实务对自身业务能力的提升,可能是一种对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混淆。
而且,甚至我们可以从咪蒙的具体产出看到,她其实是不排斥下面的人做严肃内容的。只是她自己可能都并不是很懂严肃内容的守则和做法,因为即使在南都,她也不负责严肃写作,可能充其量就是经历了那种氛围,而没有具体的经验,所以也无法在这方面给手下指导。
《才华有限青年》这个号再上一次出名是写《2018 年,消失在北京的 30 万人》。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可以说,如果她自己也知道安全生产的红线,后面的事情应该有机会避免。
2017年我写过一篇《假记者的价值观》,里面就写到对新形态的媒体而言,在严肃媒体锻炼过的媒体人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充当把关人。合规要求越高,他们越重要。
像一点资讯、快手等平台聘请老记者负责内容,我看到的更多是老总对新闻行业不理解,指望他们增加平台影响力和提升流量。 记者一方则是带着新闻理想的抱负过去,这容易造成期待的相互错位。他们不适合接着做编辑,因为手下已经不存在记者;也不适合做产品经理,做管理,那些他们都不熟悉。 平台们的“首席内容官”应该有,但不应该是虚衔,也不应该完全回归传统媒体的价值观,而是更多基于风控目的——我们做的内容是否合法合规?是否侵犯企业权益、读者权益?是否影响了产品的调性统一?如何规避风险? 积极的价值观,恰好体现在消极的防御当中。书航,公众号:航通社假记者的价值观
像一点资讯、快手等平台聘请老记者负责内容,我看到的更多是老总对新闻行业不理解,指望他们增加平台影响力和提升流量。
记者一方则是带着新闻理想的抱负过去,这容易造成期待的相互错位。他们不适合接着做编辑,因为手下已经不存在记者;也不适合做产品经理,做管理,那些他们都不熟悉。
平台们的“首席内容官”应该有,但不应该是虚衔,也不应该完全回归传统媒体的价值观,而是更多基于风控目的——我们做的内容是否合法合规?是否侵犯企业权益、读者权益?是否影响了产品的调性统一?如何规避风险?
积极的价值观,恰好体现在消极的防御当中。
这篇缅怀咪蒙的文章,有点让我想起前两年的《前进,达瓦里希》:
“妈妈说并不是所有人都理解支持我们的建设,但并不能否认它的伟大。我们的战士,神圣的信仰,永远都不会磨灭,它照耀着我们每一个人。”
“妈妈说并不是所有人都理解支持我们的建设,但并不能否认它的伟大。我们的战士,神圣的信仰,永远都不会磨灭,它照耀着我们每一个人。”
但我的结论是:“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
喜。茶。做。咖。啡。了
本周四,喜茶官宣出了咖啡新品。我们群内有人一早到公司预定,浪费了半天,结果要等到下午三点才到,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据群员“爆石”介绍,喜茶在刚从“皇茶”改名后不久,但还在广东区域内的时候,曾经做过上面有芝士奶盖的咖啡。2016年,他就点过一杯,“因为当时让店员飞掉(粤语“去掉”的意思)芝士奶盖,所以印象特别深”。
很多网红店都逃不过被雨打风吹去的命运,正值此时,北京王府井地铁站内大幅广告宣告要开一家官方的乐高旗舰店。

根据航通社本社的亲身探访,国内最棒的乐高店在上海南京路,橱窗外面是两层楼高的乐高东方明珠;走不远是两层楼高的 M&M‘s 旗舰店,不止卖小豆子的衣服周边,还能自己定义花生豆上的图案。
而国内最大的Line Friends在广州的正佳广场。群员“阿小”说,到现在门口摆的特大号布朗还得排队等拍照;不过里面已经不用排了。
至于前门北京坊的五层楼星巴克烘焙坊,去年6月份开业时门庭若市,现在基本上没人了。所以天赋异禀的店铺还是少数。
喜茶本身因为开店数量不断增加,也有些店是排队“洼地”。在广州,可以去花城汇北区的那家(与地铁口不通,要走过去);至于北京,我觉得大望路地铁站附近金地中心的那家人也不多。
去成都,不吃这家苍蝇馆子会后悔
本周六,成都本地人“可可苏玛”向群内朋友们隆重推荐了一家小吃店,去搜索“陆记蛋烘糕”可以找到更多描述,我们只负责向你验证那些描述是不是真的。
他说:
“如果你有空一定要去吃,中午12点到下午5点营业。他家可能虽然连个店都不算,但是超 牛 *!我去了很多次了!”
“如果你有空一定要去吃,中午12点到下午5点营业。他家可能虽然连个店都不算,但是超 牛 *!我去了很多次了!”
这个群目前是免费加入的。如果你感兴趣,可以在微信搜索 hangtongshe 添加航通社助理,添加时请务必在附言中说明你想进群。

“航通社的朋友们”这个群目前是免费加入的。你的讨论和分享将有可能出现在下一周的群周报上。如果你感兴趣,可以在微信搜索 hangtongshe 添加航通社助理,添加时请务必在附言中说明你想进群。

欢迎随手转发到朋友圈。寻求转载授权,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航通社 (ID:lifeissohappy) ,并在后台留言输入关键字转载。转载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和 3000+ 个小伙伴一起点 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