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学进的是国际新闻专业。那段时光,伴随我的是NBC的《晚间新闻》和《今日秀》两档节目。几位当家主播,包括四方大脸的布莱恩·威廉姆斯,实际年龄挺大了却以一张娃娃脸示人的马特·劳尔,被称为“国民宝贝”的凯蒂·库瑞克,都是我未曾谋面却无比熟悉的老友。前年因为工作跑去纽约的一周里,我还特意抽出一天时间跑去洛克菲勒中心排队,就为了在《今日秀》开始的几秒钟上个镜。
还记得那时候在三大台的新闻里面就看NBC的,完全是因为苹果的iTunes播客提供完整节目的视频,不翻墙也可以直接下载。那个时候有大把的时光,而学校的网速又很慢。两者叠加导致的在屏幕前面的等待,构成了我对电视新闻最早的兴趣萌芽。工作以后,我对于电视新闻更感迷恋,同时也成为了国内外很多节目的小透明粉丝。我热衷于去YouTube回看那些传承了几十年的新闻节目的开场动画渐进的历史,甚至即使不在德国、日本和香港生活,都可以哼出它们的节目主题曲。
在百度贴吧上,有一个奇怪的贴吧“新闻直播间吧”,这个贴吧的主题是关注中央电视台各档新闻节目的主播,每天哪一个主播在哪个演播室播出节目,他们的服装、发型和音调是否有变换,午夜的新闻直播间是来了哪几位新的实习主播,那个群里的人全都如数家珍。我则为群里贡献了自己整理过的一些新闻片头的演变史。我得意于这一片小小的天地,似乎可以浓缩别人一辈子几十年的时光,到短短几分钟的视频里面。
也许在新媒体的冲击之下,喜欢看电视,尤其是喜欢电视新闻的人,注定会缩小到一个小众的群体。然而,不仅仅是电视台本身,很多观众也其实并不愿意放弃这一形式。实际上,在文字和图片已经充斥网络,并且给我们造成了一定的信息过滤障碍的时候,电视新闻的数量相对固定,制作过程专业,长期以来所积攒的经验,也使得编排更符合人的心理变化。电视新闻可能会成为在治疗人们信息焦虑的一剂良方。
最近,CBS和上海东方卫视分别开通只在网络播出的全天候新闻频道,专门播电视剧的HBO即将在美国大选的最后关头,跟新兴的年轻人互联网媒体VICE联合推出一档晚间新闻节目。所有这一切都预示着变化正在发生,之前我在大学当中学到的新闻学知识,也许到了该更新的时候,而新的教科书也许正由我们这一代人书写。
自然,我也曾经在维基百科畅游,详细地了解我感兴趣的那些主播的历史。他们都被选入过由同业公会评选的美国电视名人堂,在那上面我们还可以看到很多中国的观众和网民都很熟悉的名字,比如脱口秀主持人,还有那个谈笑风生的华莱士。这些名字浓缩了美国电视在80-90年代度过的黄金时代,以及现在依然维持自身发展的艰辛努力。
前两天,线上圆桌论坛应用“OPEN开腔”的编辑邀请我,在今天晚上参加由他们组织的一期节目。节目将会以图文问答的方式进行,主要探讨的是以中国为代表的科班出身播音员群体,和以美国为代表的从记者晋升的主播群体,两种不同的职业道路之间的区别。我今天作为一个爱好者的身份,可能没有办法和其他同场的专业人士相提并论,但也希望在今天晚上的讨论当中,能够为大家贡献一些思想。
想要关注本场论坛的朋友,可以在今天晚上8点钟,从“OPEN开腔”手机客户端登入这场对话。
点击 阅读原文 拉到底,看官方介绍:专业播音对转行主持,中美新闻主播谁家强?
微信公众号 lifeissohappy知乎专栏 https://zhuanlan.zhihu.com/lishuhang新浪微博 @lishuhang
微信公众号 lifeissohappy
知乎专栏 https://zhuanlan.zhihu.com/lishuhang
新浪微博 @lishu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