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独角兽跌到
连存在感都没了
今天我在新浪发布的专栏《中国市场害了Evernote,而苹果可能是下一个受害者》,讲了我对Evernote现状成因的理解。
我是这样看待它的发展轨迹的(并没有写在文章里):
一开始太顺了所以烧钱做实验产品,后来没想象中那么多付费,开始给免费用户推各种各样的付费入口,还有印象分。因为全球产品都更新,结果同步降低了用户体验。对手的免费离线功能对他们是一个重大打击。
一开始太顺了所以烧钱做实验产品,后来没想象中那么多付费,开始给免费用户推各种各样的付费入口,还有印象分。因为全球产品都更新,结果同步降低了用户体验。对手的免费离线功能对他们是一个重大打击。
我的一位朋友则是这样看的:
Evernote的发展停滞更多的可能是因为免费用户的增长碰到了瓶颈。免费到付费的转化应该一直很稳定,这个是由多个区域市场验证过的。另外,其海外第一大市场是日本。尽管付费用户百分比一直都不高,但他们更在意持续续费的用户,这个群体其实是增量滚动的。长期数据积累带来的护城河效应太明显了。恰恰是免费用户新增不利,才导致了营收不能增长,进而影响了近一步的扩张。
Evernote的发展停滞更多的可能是因为免费用户的增长碰到了瓶颈。免费到付费的转化应该一直很稳定,这个是由多个区域市场验证过的。另外,其海外第一大市场是日本。
尽管付费用户百分比一直都不高,但他们更在意持续续费的用户,这个群体其实是增量滚动的。长期数据积累带来的护城河效应太明显了。恰恰是免费用户新增不利,才导致了营收不能增长,进而影响了近一步的扩张。
他还认为,笔记类应用在属性上有缺陷,不能支撑其作为独角兽存在下去。
从产品定位来说,它不可能成为一个独角兽的产品;轻量级的用户都被系统自带app覆盖了。最好的归宿就是类似yammer一样被这些有操作系统的公司收购了。它出来的时间点太好,当时智能机刚刚爆发,几大巨头都在做系统,没有太多的精力来注意这些小产品(以至于居然让它成了气候)。笔记是一个偏私人属性的产品和业务,可以增加分享,协作,发布等功能,但最核心的还是记录,收集,整理。笔记类型的产品最好的归宿是跟系统强绑定。Evernote也不是没有活路,活的好好的。只是不会成为一家巨无霸公司。
从产品定位来说,它不可能成为一个独角兽的产品;轻量级的用户都被系统自带app覆盖了。最好的归宿就是类似yammer一样被这些有操作系统的公司收购了。
它出来的时间点太好,当时智能机刚刚爆发,几大巨头都在做系统,没有太多的精力来注意这些小产品(以至于居然让它成了气候)。
笔记是一个偏私人属性的产品和业务,可以增加分享,协作,发布等功能,但最核心的还是记录,收集,整理。
笔记类型的产品最好的归宿是跟系统强绑定。Evernote也不是没有活路,活的好好的。只是不会成为一家巨无霸公司。
与此相对,我则觉得笔记类应用并非如此钻牛角尖。当然我明白他的意思——市面上有两种产品属性,一种是可以独立发展,进化到终极阶段就是大而全的平台,比如网购、社交、游戏;一种是进化到终极阶段,也只能成为寄生于平台的一个功能,比如最典型的就是所谓LBS。
很多目前刚刚在发展初期的,比如O2O之流还看不出它是独立产品还是功能,但团购原先火爆,现在也露出了它只是电商网站一个功能的本质。
很显然,他认为笔记类产品属于功能,我认为它还有机会晋升为产品。我给笔记类产品找的出路是这样的:
笔记发展的两个可能,一是社交,一是企业协作。它如果注重下分享,就是下一个WordPress;妥协一下的话,可以打磨一下客户端,做成ulysses这样的写作工具。笔记做社交的一个例子,我认为是锤子便签,产品好,品牌也出来了。它不一定要自己建立用户关系,但也可以成为寄生的一个强工具。锤子很有B格,Evernote也一样,毕竟是和Moleskine合作的。至于企业协作,有道已经就在这么做了。
笔记发展的两个可能,一是社交,一是企业协作。
它如果注重下分享,就是下一个WordPress;妥协一下的话,可以打磨一下客户端,做成ulysses这样的写作工具。
笔记做社交的一个例子,我认为是锤子便签,产品好,品牌也出来了。它不一定要自己建立用户关系,但也可以成为寄生的一个强工具。锤子很有B格,Evernote也一样,毕竟是和Moleskine合作的。
至于企业协作,有道已经就在这么做了。
但对方依然保留意见。
我也想就这个问题多听听大家的意见。在微信打开本文,即可参加下面的投票,留言(以及给我打赏)了:
我挺感谢他给我指出了日本市场的盲区。我对Evernote在日本的情形并不了解,只知道它刚进中国的时候,同时在日本市场发力,并且好像主要走运营商预装渠道。
所以,我从不认为自己说的一定就对。如果我最终觉得他有道理,Evernote是受限于笔记类产品的原罪才不能做大,那我一定作出相应更正。
如果你不知道前因后果,可点击 阅读原文 查看这篇专栏:《中国市场害了Evernote,而苹果可能是下一个受害者》。
对了我说苹果可能因为重心移向中国而面临危险,这也是挺值得辩论的一个题目。
“航通社” http://zhuanlan.zhihu.com/lishuhang/
欢迎大家翻到页面顶部点击蓝色的名字,或者查找微信公众号 lifeissohappy 来订阅我的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