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提要:
(1)概述
(2)景德镇雕塑瓷厂
(3)浮梁古县衙
(4)瑶里
(5)原始森林
(6)绕南和古镇
(7)市区
⑥“瓷都最美超市”
整个人民广场有3个五岔路口,路线混乱得根本无法从地图上识别,而坐公共汽车从人民广场站出发也会让你抓狂,因为有3个站牌供不同线路停靠。所以,要上车建议多走一段,走出广场后路线就清晰了。我下面就说说顺着妇幼保健院一直走下去的这段路。
这路上有两家超市,“万客隆”和“景客隆”。其中,景客隆一度是景德镇最大的超市——直到这里空降了一个沃尔玛,对它造成了降维打击。沃尔玛也位于从人民广场出发,步行5分钟即到的位置。
(题图:来源 瓷都“景客隆超市”,搅动商业新模式)
那么,曾经风光的“景客隆”现在是什么样子呢?我特意去转了一圈。一下楼,就听到一个机器合成的语音在机械的念一段话,开头我就差点跪下:
“欢迎光临瓷都最美超市……”
“最美超市”是个什么鬼?仔细一看,这超市小而干净,除了有免费饮水机,甚至还有一个微型的儿童乐园。然而里面的东西品种却太少了,并且没有冰箱放冰镇饮料。这还不算,10元钱以下不能刷卡,只能用现金。非现金支付只能用电信的翼支付,不能用支付宝或者微信。
嗯,学习了。下次我去呼市开一家“乳都最美超市”吧,光是名字就够人浮想联翩并且错读为“乳猪最美超市”了。
① 为宇路
在商圈之外,景德镇的各种地标就是各式各样的瓷厂。这其中有两家,一家叫“为民瓷厂”,一家叫“宇宙瓷厂”——经过这里时总会认为是在“宇宙磁场”中做“磁疗”。这两家中间的一条路,就从两家各取一字,叫做“为宇路”了。别小瞧这条路,这里是KTV一条街,是景德镇人民夜生活的圣地。
刚进入这个圣地你就会被这里高端大气上档次的KTV招牌吓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个斗大的字:“百 度”。当然,如果你觉得“反正还有百度烤肉嘛这个也不算个事”,那么接下来你就会看到一个“啊里巴巴”。假装在央视可以去“同一首歌”,假装在香港可以去“英皇”,假装在选秀可以去“CHINA好声音”(不是中国好声音,不侵权- -),另外怎么能少得了“红歌会”呢。此外还有“皇宫一号”“风暴一号”“龙宫一号”,光是看名字,你也醉了。
为宇路边上一堆排挡,有的到两点钟,有的则通宵营业,白天关门。别看没有星巴克,24小时快餐店也就肯德基和永和豆浆,景德镇人民的夜生活却不算空虚。
① “粑”们
给大家看几样食物。

这个长得像饺子的,里面包着萝卜糕或者韭菜三鲜馅的,叫“粑”。

这个同样长得像饺子,但通体绿色的,叫“粑”。

这个外表像四川的浇了辣油和芝麻的灯影牛肉,实际上却是板结的嚼起来略硬而弹牙的咸辣小食,叫“粑”。

这个青绿色的大团子,也叫“粑”。
(来源:下厨房)

还有这个也叫“粑”……
当我得知这些命名的时候,我的内心基本是崩溃的。传说因为日本擅长渔业,就会有上百个文字,来形容不同的鱼;爱斯基摩人有几十种叫法形容不同的雪;游牧民族有花样迭出的词语形容不同的马。而景德镇人民……你们管什么吃的都叫“粑”……是不是曾有过一段食物特别匮乏的日子……?
这当然是开玩笑。实际上,以上几种食物依次叫“饺子粑”、“清明粑”、“辣椒粑”和“碱水粑”。“饺子粑”顾名思义是长得像饺子;“清明粑”是采用了青绿色的表皮,成分跟青团差不多,用途也差不多,不过也是不限清明,一年四季都供应的。“辣椒粑”是一种即可做咸菜也可以直接吃的零食,也有当地打小包装零售的,不过据说那种味道不好;至于“碱水粑”,不能直接吃,要切薄片,和着鸡蛋炒着吃,跟炒年糕十分类似。这都是主食和菜放一起,饭也可以当菜吃的。
综上,我们可以认为“粑”这个字就是代表了从原料上,它是用米来做的这个身份而已。我们有那么多“面”,为什么从没有感到惊奇呢?

面的话景德镇也有。不知是不是景德镇独有的一种面叫“QQ面”,其诞生年月已不可考,但肯定不是八九十年代以前(除了《阿Q正传》哪有人知道Q是什么东西)。面条滑溜具有弹性,感觉像是塑料或者明胶做成一般。配上香辣肉酱之类的也不错——景德镇人离不开咸的和辣的,对甜食倒是一般。吊诡的是,在“景客隆”超市,这种QQ面的包装上写的是“韩式风味QQ面”……
除此之外,景德镇人还有两个特殊称呼:把米粉称为“排粉”,把馄饨称为“清汤”。所谓“排粉”是说,在街上买的时候和北方的粉条类似,都是晒干成类似搓衣板一样一排一排的,等要做饭前先浸泡开了,再和肉一起炒。而“清汤”指的就是我们称之为“馄饨”或者“云吞”的那种东西,这也直接导致另一个匪夷所思的食品名称——“炸清汤”,也就是炸馄饨。这种东西上桌,当然不可能有什么“汤”了,所以就成了没有清汤的“炸清汤”。

很意外的,我以前根本不知道馄饨可以炸着吃,出来的效果就像是里面有肉的麻叶一样——而这里面的肉,就像水煎包里面的肉一样,并没有焦,也是很嫩。下次我要建议家里在炸麻叶的时候在里面放入一点肉馅——毕竟麻叶的原料其实就是面皮!

如果要说菜,那么一定要在这里吃一顿笋尖烧肉。这里有两个关键变量,决定你在别处难以吃到一样的口感——一是笋尖的鲜嫩程度,二是师傅的手艺和火候。如果缺少饮料的话,除了喝茶,还可以选择“酒糟冲蛋”,把蛋花打进酒酿里面,做好了的话就好吃。
⑧荷花池

我的向导是景德镇本地人,一条路已经足以看遍她的初中,高中和大学。景德镇拥有几所高等院校,都是为了当地唯一的产业——陶瓷产业服务。
她讲到,一个校友是考央美没考上,来的景德镇这里,原本专业是工业设计,军训还没结束,就转到了瓷器设计专业——通俗地讲就是画瓷瓶和塑型。这当然更不好就业,但那人却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选择:“我来到景德镇,不学这个,还学什么?”
自然,院校所在地的学生和外地学生想的完全不一样。景德镇本地人进入学校后,都想学一些从专业名字上判断,以后比较好就业的专业。这样的现象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造成的结果就是,现在制造景德镇瓷器的工匠,已经很少是那种一个作坊传几百年,而且血统纯正的景德镇人了;淘宝店的流行样式,也决定着这里商铺们的订单。换句话说,也就是“没有真正的景德镇瓷器”;哪里的瓷器,都是景德镇的瓷器。
“瓷厂摆摊的大学生都不是本地人,你看我用景德镇话讲价,都讲不下来多少。”她略显悲哀地说道。
至少从表面上,景德镇政府很穷——这体现在他们居然最近几年才开始发展打表的出租车。其他时候,明明是上面有顶灯,并且是“正规”的出租车,都要拼车一起去什么地方,你自己上车后,司机一定还要再兜圈子,直到车厢坐满为止。别说女生了,就算是我都不愿意在晚上坐这样的车走。
此外,你还可以看到8路和10路部分车型,那车少说也跑了十多年,原本白色的车身覆盖层层泥点,再加上上面的青花装饰,整座车俨然像是街上跑的出土文物一般。至于刚说的出租车,也是跑了十几年的老爷车们。

(图片来源:百度地图全景)
如上所说,景德镇几十年来都没改变过城市的格局。而市委所在的地方,距离人民广场有几百米的一街之遥,这里隐藏着一个街心花园——荷花池,是一个完美保留了七八十年代风貌,又可以让你凭空穿越一番的地方。

湖面中央是一个荷花灯笼,一个湖心亭,旁有方形石碑写着“佛印湖”。苏东坡、黄庭坚和佛印曾经在这片湖水所在的地方上演过一幕幕后来被写入课本的故事,比如《核舟记》之类。古代地方被开发的少,能留下历史足迹的地方,都是自有特色之处,要么是当时的交通要道,要么是有无法替代的优势产业。拥有官窑,让景德镇坐享了几百年的富贵荣华,今天它却无法进一步发展,一直停留在原地。
湖的旁边是党委,党委大院多走一段是军分区,军分区旁边,是一座十几层的酒店,可以看出八九十年代的建设风格。借着夜色,我能看见“景德镇饭店”和三星的标记。然而,整座楼前面的广场和雕塑依然灯火通明,大楼本身却黑漆漆的,一点亮都没有。“它倒闭了么?”本地人的向导,也不清楚这宾馆的现状。

(图片来源:蚂蜂窝)
以某地名字+宾馆命名的酒店,一般都是当地政府所建,用以迎接贵客下榻的。我家乡的“赤峰宾馆”一样建于当时的党委政府旁边,生意一直红火的很,前几年刚从三星升到四星。而这家呢……
也许是夜幕降临加上下雨的缘故,整个景德镇宾馆前,缘湖而建的小广场,明亮却空旷,偶有中年大叔吼上一嗓子流行小曲。这幅景象,让我无端的想起日渐倾圮的东北老工业基地。
拥有青山秀水,又是中国名片,这个城市的配套设施,市政建设,民众生活,却一直是这个样子,它不好好梳妆打扮,素面朝天,又怎么吸引八方来客?难怪很多人只把景德镇当作是去往下一个更好更出名的景点的中转站了。

就我自己而言,我喜欢景德镇这个小城。喜欢,是因为它小而齐全,因为它缓慢而接近停滞的时光。但是,审美意义上的优雅,对当地人来说并不可爱。希望它一直是一个古老小城,就像部分外国人希望西藏一直是雪域圣地,最好永远不通电,成为活化石和博物馆一样,多多少少是一个邪恶的想法。
未来,我希望这个城市变得更好,更现代化,路面更亮,公交更新,出租车不要再拼车。这样,在黄金周等等时候,会有更多人把景德镇直接作为他们长途旅行的目的地吧。

(写作于 2015 年 10 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