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踏出自己的舒适区域很容易,但再造一个舒适区域,却非常难。对于研究生来说,到他们这个阶段,基本上生活的圈子里,就已经是大陆人为主了。香港很多学校里到Mphil和PhD阶段都是一茬一茬的说普通话的人群——原因很简单,最牛逼的那拨香港人早就出国了,留在香港读大学的已经最多是一流而非超一流了。这些一流的人又有很多是大学毕业就工作的,剩下来读研的实在不多。所以对于这些内地来的研究生们,他们所面临的是一个割裂的环境。在自己读书的领域,一切跟在大陆时都差不多。但面临生活的时候,却又要面临另外一套规则。这个过程当中,他们基本上接触不到香港人,更没法提什么和香港人建立关系和友谊之类的。另外在个人感情这方面,香港人是粤人的极致。如果有些北方人到广州都会觉得广州人冷漠的话,那你在香港这感觉一定会更加深刻。很多时候就算你和香港的同学已经有了很熟悉的基础,比如有了够长的相处时间,有了很好的合作经历等等,你也照样会发现,这人一切涉及私人的事情都不会跟你说。这跟北方那种熟悉了之后就会掏心窝子的交情很不一样。这种粤人的感情模式有其好处,那就是情感淡反而能持久,不好的地方当然就是对不熟悉或者不接受这一套的人来说,难以适应。因此,研究生在香港本地难以建立起足够强而广泛的社会关系。没有了社会关系的话,即便是其他工作生活都能得心应手,人也会觉得没意思。何况基于上面讨论的两条原因,对于他们来说工作生活都能得心应手也不是件简单的事。
#书摘#香港内地学子为获得特区永久居民身份而港漂七年是怎样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