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es
James 书航,航通社创始人

我,一个「普通」的自由职业者

我,一个「普通」的自由职业者

做着普通的工作,赚着普通的钱。

本篇为作者原稿,刊发时标题为《自由职业,治不好打工人的精神内耗》,编辑做了修改。

文/书航 2022.9.28

本文来自一个「普通」的自由职业者——就像《普通Disco》或者《差不多先生》唱的那么普通。

我上一份稳定、连续的工作还是在 2015 年,之后有过两三段短暂的全职工作经历,都不超过半年。大多数时间,我都是以自由撰稿人的身份,写自己的公众号,同时接一些零散的写作单子。

简单总结,我的自由职业之路并不怎么成功,但也不能算是完全失败。但是,我注意到很多关于长期自由职业者的自述或访谈,都有意无意指向了那些做得比较好、比较头部的人。他们光鲜亮丽、充满自由空气的生活方式引人向往,但这可能给人一种错觉——自由职业者都是这样的。

我相信,如果本文的读者从现在开始想探索自由职业或兼职,很大概率还是成为我这样的人,而不是那些更成功的少数。希望下面的话对大家能有更多参考价值。

自由职业始终不是一份「正经工作」

很多人对自己的专业领域都不满意,遇到新人来问,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劝退」。本文也不能免俗。

长时间的自由职业,是否让我成为社会主流之外的另类物种?跟一直在认真上班的老婆对比之后,我的结论是,其实生活状态上的区别不大:

  • 生活都被琐事占满,几乎没有什么时间用来思考和放空自己。不用通勤省下的时间,也都用在了做家务上面。
  • 都有满满当当的日程,区别是自己定的,还是老板定的。
  • 都没有做到 100%有效利用全部时间,不是在工位上摸鱼,就是在家里的沙发上摸鱼,而且总计时间还不短。晚上睡觉之前,我们都很难轻易告别自己的手机。
  • 我们的身体也都谈不上健康,运动时间少得可怜,体重不断突破历史记录,也会出现大大小小各种问题。精力不好,状态不好的时候,脾气也不受控制地变得暴躁了。

当然,自由职业肯定有好的一面:可以自己安排工作时间和地点,允许你在减少和他人同时在场或在线协作的前提下错峰工作。比如,白天先把家里的事情忙完,安顿好所有人,在效率最高的深夜赶工。

但是,在外部观感以及对家庭的贡献上,自由职业和全职工作却大相径庭。

有的自由职业者可以持续赚很多钱,但那不是我。我的收入波动很大,好的时候可以很赚钱,差的话就连续一年半载零收入,坐吃山空。收入波动越大,平日要承受的心理负担就越重。

收入不稳定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家庭每个月的固定支出是刚性的,省不下来。这需要一个比较稳定的现金流,不是一夜暴富,而是细水长流。如果你有一个「月收入」,那么你最好每个月都有这个收入。

像我之前的状态,可能是有一单可能特别突出的,会有个大概上万,或者更高的报酬;但是在那之后可能连续半年左右都不会有活。然后你会发现,你这一单给你带来的惊喜,到底是要管三个月,还是管半年,甚至管更长时间?这个时候你就开始慌了。

经常处于这种阴晴不定的环境当中,你的 ta 很难陪着你一起提心吊胆。我觉得,对于已经成家,乃至计划要孩子的家庭,要更为慎重地考虑走自由职业的道路。

自由职业始终不是一份「正经工作」,很难说服家长放心,在亲友聚会上也难以启齿。很多时候,我都会用自己以前的全职工作,或者不具体介绍工作事项来一笔带过。

每当我暂时接不到活的时候,就处于事实上的「失业」状态,自身心理压力和来自家人的压力都会很大。而且,平时就算再忙,也不免会被亲戚经意或不经意间埋怨「瞎忙」「不务正业」,或者是自己会担心他们这么觉得。

更为设身处地的关心来自我老妈,她总会担忧地在电话里问我钱够不够花,然后说「你得为将来做打算,总不能七老八十了还是打一天工赚一天钱啊」。说实话,我很难对此给出令人满意的答复。

知乎有很多自由职业者现身说法,比较典型的一类是网文作者。经常能见到的桥段是他们在同学聚会上对着怜悯或鄙夷的眼神,轻描淡写地说出自己一个月能赚好几万,把日子过成了爽文。

抛开不是所有人都能赚这么多这一点,这恰好证明了自由职业者多少都会有对外界证明自己的需求——对待无关外人无视即可,但如果连家里人也不理解,这种要证明自己的渴望就更迫切。

写到这里,我深深地感谢我的家人,即使充满担忧,依然站在我的身后支持我。我一直希望自己做得更好,也成为他们坚实的依靠。

如果能力不够,老实上班性价比更高

可能有人会觉得「自由职业」是一种非此即彼的选项,打上这个标签,就意味着远离传统职场。事情不是这样的——你可以把自由职业视为两段全职工作中间的过渡期,也可以把全职工作视为自由职业状态里的小插曲。

事实上从去年开始,我有段时间一直在找全职工作。当然,如果你简历上有一段长时期的空白,还是会影响求职,在面试时无可避免地会被问为什么不再做自由职业了。

我觉得回答这个问题,最重要的是坦诚,有什么就说什么。比如,自己收入下降了;最近用钱多了,要存钱了;你感觉单枪匹马要实现工作目标很难,等等。

跟自由职业——自己做自己的老板相比,全职工作肯定是把劳动者放到了一个更安全的保护层里面,对于劳动者来说有更多保障。说实话,如果自身能力并不出众,老实上班是性价比更高的选择。

在你不论因为什么对自由职业动心,准备跟老板说「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之前,请回顾一下全职工作能给你的以下内容:

① 职工级别的五险一金。

刚出校门的同学(比如当年的我自己)很容易怕麻烦而断缴社保,之后还得补上。我的建议是,社保能上就一定要上,不要怕麻烦——如果你爸妈为此好言劝阻,建议还是听他们的话吧。

假设你能「趁着」在单位的时候生病,可能会对手中的社保卡具体给了你什么保障,有一个切身体会。特别是,女员工生孩子最好还是在一个劳动关系里面。产检请假、产假、哺乳假都有明确规定;公司不能在你无过错时辞退你,会把你的平日工作分给其他人。

② 长期服务的补助。

年终奖是最典型的对长期服务的奖励。不同的公司或许还会送体检、送保险、送团建旅行(你不一定想要)……送月饼也是送嘛。

如果没有上面这些,法律规定的带薪假期也属于此类:病假、丧假、婚假、年假等等。你在那段时间里完全不工作,但是仍然可以获得收入。

说到不工作仍然领工资——想想春节前后吧。这段时间基本上都做不成什么事情,很多人的表情包都是「节后再说」,直接就拖到3月份了。这一个月到一个半月就算是公司「半卖半送」的。

在这段时间里,自由职业者呢?「手停口停」,没活干就没收入。

③ 旱涝保收。

我知道很多人被困在「996/007」里面。不过,不论你是按时打卡,错峰上班,还是在家工作——只要签完劳动合同,事情就变成了「我完成被交付的任务,就能拿到钱」。这是像「只要好好学习就行,别的什么都不用管」一样确定而可预期的事情。

有些公司会给员工更大的自主决策权,说人话就是「这个任务很简单,怎么实现我不管」,确实劳心费神。但是有一点很重要:有时你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任务,整个项目却做失败了,此时你用不着承担责任。

自己是项目负责人时是完全的结果导向,如果你想要这份收入,你就不得不对最终结果负责。这种情况下,你到底加不加班,加到什么时候,可能完全无法确定,唯一确定的就是肯定比老实上班心累。

以上这些事情都是全职工作能带给你的,就先不管工作好坏,只要它是一份正规的工作就会有。

「普通」的自由职业者受疫情冲击明显

持续三年的新冠疫情对各行各业都有冲击,更多的全职员工被降薪、「优化」了,或者任务重了,因此会更多地关注自由职业的问题。

而疫情对不同的自由职业者,造成影响的大小是有显著区别的。这里肯定有行业差异,但更多的是根据自由职业者的个人特质、能力的不可取代性大小,粗略分成三个类别。

① 上位者。

有一些人能力非常强,处于行业头部,以至于家喻户晓;或者虽默默无闻,但拥有一些隐形的人脉资源、独到的优势,也可以说是业内的「隐形冠军」。这些人是不怎么受疫情影响的。

② 下位者。

也有一些人,没有门路,也缺乏核心竞争力。在一个稳定的全职工作中,他们可以受到同事的保护和帮助,做一些机械、重复性的工作也没问题。但万一选择了自由职业,就会迅速暴露短板,很显然就会活得不好。

他们可能是那种网络兼职骗局的主要受害者。比如说「做打字任务」的,交完报名费就没了下文。还有一些是兼职翻译,写文案,念有声书,帮营销号洗稿;但这类工作报酬低得可怜,因为这些工作机会已经经过了多次转手,即使一开始有不错的报酬,最后也只有一点点留给真正做事的人。

这些人也是自由职业,但肯定要窘迫得多。即使在疫情前他们也是同样脆弱的,而且很容易受骗。

③ 「普通」的自由职业者。

真正被疫情影响到的,实际上是介于两者中间的一群自由职业者,也就是我们这群「普通」人。

「普通」的自由职业者,有的虽然有技能,但是技能比较单一,往往只适合于一个特定的方向。比如非专业出身的兼职翻译,他们之所以能持续做下去,大概率是因为有一个方向,比如旅游英语、商务英语。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因为单子多、机会多,就不一定非得是翻译专业的人才能接到活。疫情来袭,整个旅游业都受到冲击,相关的下游行业势必跟着收缩。

或者是,以往比较依赖单一客户,在疫情期间出了变数。即使是一家企业,依赖单一客户也是很危险的,而「一人公司」的抗风险能力更差。在行业景气,以及融资很多的时候,诸如新零售之类站在风口上的公司有很多附加、延伸、临时性的需求,外包是常事。但是当他们钱烧完了,就会更严格地筛选原本合作很愉快的兼职业者。也许他们突然就没再跟你联系了,过段时间一看,对接人已经被换掉了,你跟这家公司的「线」就断掉了。这是很常见的事。

还有一种情况,你本来做得好好的,现在多出一大堆人跟你抢饭碗,俗称「卷」起来了。

很多全职员工被「释放」出来,被迫跟原本的自由职业者抢饭碗。一些可替代性强的任务就会离原本的从业者而去。

另一边则是排队加入就业大军的应届生、在校实习生。当这些免费乃至「倒贴钱」的劳动力加入战场,其成本优势会很大程度弥补经验不足的短板。很多自由职业者也是吃百家饭,也不是深耕每个客户所在的领域,成品也不见得更高明,那么选你的意义何在呢?

——你可能会注意到,这里说的和上面有点矛盾。技能单一也可以说成是深耕垂直领域;吃百家饭也可以说成是「即插即用」的「U盘思维」。不论如何,当竞争趋于激烈时,谁都不会好过。

在经济还好的时候,自由职业者已经处于一个比较边缘、不稳定的区间,所以「春江水暖鸭先知」,经济不景气很直接地传导到他们身上。强者恒强,弱者也不会更差,只有处于中间的「普通」人有最大风险向下滑落。

如果你「被自由职业」了……

如果一个人长期处在自由职业状态,应该会很快适应类似疫情的环境变化,他对这样的考验不会太陌生。

但是,有些人可能是因为形势所迫离开了原本稳定、熟悉的环境,不得不「自由职业」一阵。本来他就没有感受到什么自由相关的好处,还要为收入提心吊胆,那肯定感受就是非常差的。有的人甚至不敢告诉老婆自己失业了,要每天去图书馆,假装还在上班。

全职工作对劳动者有很多的保护——在我上面提到的三种优点里,可能最重要的就是「旱涝保收」,劳动者不用对最终结果负责。其实,这样反而会使得你在心态上忘记潜在的风险,忘记体制外没有「铁饭碗」。当打击来临时,就可能会不知所措。

对于这些人,我首先建议他们去学习那些主动选择自由职业的人的心态。人天生要找理由,来合理化自己的行为,所以主动的自由职业者就会努力去想自由的好处,去想全职时候受了多少夹板气,做了多少没有意义的事情,是否看不到尽头。

而且,要记住当你在自由职业时,你是在做一份认真的工作——而不是浑浑噩噩地混日子。如果你真的有规划,能自律,确信自己向着目标在前进,就不用担心、害怕、自卑。否则,你需要先自己努力变得认真起来才行。

只有接受现实,才能心平气和地开始工作。

接下来,做自由职业需要有很强的随机应变、灵活适应的能力。我强烈建议大家从自己以往的本专业,从熟悉的,有人脉的领域开始切入。但很可能连这个也做不到。没关系,不管自己做的事情跟原本擅长的领域有多不相关,都需要在短时间内,快速进入这个领域,至少不要犯低级错误。

自由职业的性质决定了多数人跟工作的耦合度不会很高,最终成品在业内人士看来,可能不专业,乃至有硬伤。但这是避免不了的,「专业不对口」是社会常态,更不用说「灵活就业」了。

当你恰巧忍不住要对此吐槽时,你可以直接去找到甲方,跟他们说,我可以把这个事情做得更好。结果是,要么你获得了一份不错的全职工作,或者一个优质的客户;要么你经过沟通后,了解到他们实际出的钱很少,精力也不都放在这方面。一分钱一分货,你也就释然了。

最后,不要忘了勤奋地学习理财知识,让自己距离那个吃利息过日子的所谓「FIRE」状态更近一些。

任何领域,能成功的都是少数。对于被动转为自由职业的人,势必要经历更艰难的转型时期,也可能会有从以往的佼佼者,到如今泯然众人的心态落差。但是心态平衡,加上不断的自我修炼,对改善局面一定会有帮助。

我不敢说以上心灵鸡汤式的解法是否有用。但我深知,大部分人终其一生也只是扑腾着,只要目前还没沉下去,我想就可以给其他人建言。在给别人讲道理的过程中,我也理清了自己的思维脉络,对要讲的东西有了更充分的理解。

长期来看,我们都是在自由职业,就好像长期来看,我们都会死。让每个人取消与「单位」的强绑定,在改革开放之初被视为社会进步的一种体现。眼下,就连最推崇和最有条件搞「年功序列」的日本,也因为经济下行不得不抛弃对公司忠心耿耿的长期员工,改以中国人熟悉的合同工、短期工代替。

不论叫自由职业、零工经济或是灵活就业,我都衷心希望我们这群从业者能获得比肩全职工作的法律保障、争议解决机制和社会福利。比如说,现在对于快递、外卖「小哥」们缺乏社保等保障的现状,是通过定义他们为合同工的方式,将他们归入全职工作的范畴,杜绝「被个体户」来解决的。而我认为更好的方式,则是对自主、自愿选择成为独立实体的劳动者,也提供足够的政策和法律支持。这会有助于自由职业者获得社会和亲友们的更多理解,帮助他们继续以更灵活的方式,支撑起整个社会的运行。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波动刻度」

评论系统由 Disqus 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