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es
James 书航,航通社创始人

全屋智能家电发展的怎么样了?

全屋智能家电发展的怎么样了?

书航 5 月 16 日发于北京

3 月中旬,航通社参加了在上海举办的 AWE 2019 家电展。跟以往相比,今年有越来越多的厂商将智能家居的范围扩展到全屋,而不是仅仅弄几个互不相通的“智能”电视、冰箱。

但是,仅从在展会上展出的全屋智能样板间的情况来看,目前也只是宣传音量上大了点,而具体设备和设备间联网的进展和几年前区别不大,没有出现根本性的变化,让全屋智能达到真正可用、好用的程度。

做家电的和做智能的依然”各干各的“

就像稍早的 CES 显示出的趋势一样,本次 AWE 也不仅限于一个单纯的家电展,而几乎变成了另一场“移动互联网大会”、“人工智能大会”,科技因素的加入非常显眼。

因为音箱、电视机等家电是各种“语音助手”的基础载体,而这些都是这几年互联网公司非常着重的发展方向。作为被控制的一端,其它家电也纷纷装入智能芯片,所以京东、华为、科大讯飞等很难跟家电厂商联系在一起的名字,也在本次展会租下了庞大的展位。

另一个堆积了高技术含量的展区,则是扫地机器人专区。在这里可以明显的看到,厂商们根据入行时间长短,分成了比拼清扫能力、效率等本职工作的“老派”,和比拼芯片集成率、探测地形等强调智能特性的“新派”两大阵营。

这也体现出目前的智能家电,正在向两个分叉的方向发展。如果新来的“搅局者”没有制造业相关的经验和技术积累,就着重的强调自己”互联网+“,智能的部分,反之亦然。

这一趋势早在四五年前就已经体现出来。当时,很多只开发了手机 App 及配套联网芯片的”互联网思维“厂商,不得不同传统家电厂商合作代工。

令人吃惊的是,即使发展了四五年后,情况依然如此——互联网厂商未能抓住机会,学习怎么做家电的基础功能,而家电厂商在智能能力的自主研发方面也进展甚微。看来,术业有专攻,厂商们都容易陷入自己的”舒适区“而难以挤入他人擅长的陌生领域。

家电的”智能特性“仍处于很初级的发展阶段

一台”智能电视“,它最根本的本职工作还是显示画面,所以清晰度、色彩还原度、声音等指标还是优先于它的”智能控制全屋家电“指标。一台”智能冰箱“,它的优先指标也还是容量、能耗、制冷效率、温控能力等基础指标,而不是智能特性。

既然这样的优先级有利于家电厂商而不是互联网厂商,这是否意味着在智能特性的研发方面,家电厂商更容易及时赶上互联网厂商,从而补齐短板呢?AWE 2019 现场展示的情况并不支持这种猜测。

有条件提供全屋智能方案的厂商并不多,在此次会场中,可以看到有海尔、TCL和格力三家传统家电厂商,华为、京东两家互联方案提供商,以及云米一家”互联网“厂商展示了能填满整个屋子的单一品牌家电。

可惜的是,体验过厂商们的互联方案后,你就会基本放弃更美好的幻想,只把这些家电当成十多年前一样普通的,需要手动开关的家电来用。

问题一:同一品牌唤醒词不统一。某厂商智能电视的助手唤醒词是”小A小A“,但冰箱的唤醒词是”你好冰箱“。

此举可能是有意为之,因为冰箱和电视机可能距离太近,而产生不知道唤醒了谁的问题。但即便如此,理想状态下也应该是先听到的设备应答,并自动”挂断“其它设备的响应。总之,在同一品牌下唤醒词不同是非常奇怪的。

问题二:终端太多并且”抢话“。所有看起来像是镜面的,有显示屏功能的东西,比如说冰箱的面板,抽油烟机的面板,或者是浴室更衣镜,甚至是卧室衣柜的大门,这些看起来有个平面的地方,都变成了屏幕。

屏幕现在是一个交互的主阵地不假,但全都是屏幕,且没有很好作到在不用时”隐身“,会给用户带来被监控一般的心理压力,更不用提因为网络延时等,造成问题一提到的”抢话“了。若是这些屏幕并非全都互通,比如衣柜的屏幕和电视机不互通,可能还更糟糕。

问题三:”半拉子“智能。一些智能家居单品展现出了令人眼前一亮的新特性,比如海尔的智能床垫可以监测人的生理状态;以及在衣柜及冰箱的封闭空间之内,可以根据传感器来自动探测其中的剩余的货物的余量。

但是其中有一些信息,还依赖消费者通过手机客户端来人手录入,所以总差着那么一点。比如说在冰箱屏幕上记录你放进去了什么食物,依靠摄像头”拍立淘“识别那是你想多了,需要手动扫描实物商品的条形码。而要衣柜屏幕判断你放进去的是什么品牌的衣服,也必须去扫描衣服的吊牌才可以。

考虑到消费者们普遍是连记账都懒得记的重度拖延症患者,这些功能若不能以什么方式自动完成最后几步,会严重影响它们的实际实用性。

此外,多数带屏设备的内核实际上都是 Android 魔改后的,它们未来可能的升级空间也不会太大,面临着过时后智能部分完全瘫痪的风险。

跨品牌的互联互通短期难以实现

海尔、TCL和格力这样提供全屋智能整套方案的传统厂商,均选择自主研发各自方案,不仅是唤醒词不同,而且从软硬件设计到底层逻辑都有区别。唯一的共同点是,它们都选择不跟第三方合作。这就无可避免的给消费者带来选边站队的问题。

消费者当然还是必须回归到家电的最根本指标、即从外观、性能及品质等基础因素来看。而一个运作有效的全屋智能系统,理应更有助于消费者一次性都选购同一家的家电,今后要买新的也买这一家的,形成消费粘性。

它们自身不会选用别人家的方案,虽然都说做开放平台,让小厂商能接入,但别人来捧场的也没那么多。

大多数家庭都不可能完全只选用一家的家电,要想不让非该品牌的家电被迫成为”笨设备“,兼容性成为一个最大的瓶颈。对此,中国家用电器协会(CHEAA)与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在 AWE 期间签署合作备忘录,成为智能物联领域的标准化合作伙伴。

两协会分别拥有 400 多家和 500 多家会员单位,可以分别对下辖家电行业的制造商、零配件和原材料配套企业,及信息通信领域采用统一标准的上下游企业产生影响。

AWE 会上,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着重宣传了他们主导的”云云互联“项目,让各个家电厂商自有标准的协议运行在一个中间层上。凡是贴有云云互联兼容标志的家电,都可以在自己品牌的智能操作系统之外,再采用一套兼容其他竞争对手家电的操作系统,并将统一的指令翻译成自己家产品的动作。

虽然家电厂商口头上表示会参加由行业协会主导的互联互通,但是缺乏足够的利益驱动,可以预见这种情况并不会特别普遍。

例如,在”云云互联“目前的成果展示方面,会员企业只是拿出了一些并非最新款的型号贴上了云云互联认证标志,对于它们各价格阶段的主流产品,还是只能通过都买自己家的产品配对来获得最好的智能体验。

所以,用户的选择依然很有限。在不同品牌的少数几款贴”云云互联“标的产品做选择,跟在同一个牌子内做选择几乎一样痛苦。而随意搭配不同厂商各自为政的设备,则会因互不兼容带来智能”降级“。

鉴于技术仍然不够成熟,厂商之间也没有完全达成共识,如果此时你恰好买了新房要装修,在听到全屋智能的相关宣传后,还是要更谨慎地做选择,以这些电器的”本职工作“为更优先的考虑因素。

毕竟,如果在大一点的城市,你新买的房子也不可能大到必须用遥控的程度……直接动手去开关这些电器,也没有那么不能接受吧?

评论系统由 Disqus 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