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手机壳换颜色”?真的有人为此申请了专利
本文由航通社首发于cnBeta.com,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航通社 (ID:lifeissohappy) 微博 @lishuhang
一块小小的手机壳,不仅起到保护机身的作用,也承载了机主的个性,寄托了多种多样的情感。
在“根据用户手机壳改变App颜色,导致产品经理和程序员打架”的段子流行之后,航通社查询发现,居然真的有与此相关的专利通过了申请。
然而,和当年群魔乱舞的山寨机一样,手机壳也终究是要退出历史舞台的,这个时间点已经越来越近。
1 | “不要相信任何人;注意人身安全”
“据称某互联网公司产品经理提了个要求,要求APP开发人员可以做到根据用户的手机壳来改变软件主题颜色,然后就干起来了。”
这是上周一个流传很广的段子,想必大家应该都有所耳闻。
据称,打架确有其事,不过是因为个人琐事,而非变色这种奇葩原因。但这并不妨碍“产品经理说要根据手机壳换颜色”成为一个经久不息的段子。
历史上,诺基亚,索尼,LG,锤子,一加等均曾实现过让手机壳与机身联动的功能。不过,这都是通过在手机和配套外壳上加装金属触点、NFC芯片等实现的。
以现在的绝大部分手机来说,如果不做任何硬件上的改装,那么检测手机壳形状并据此更换主题的功能是不可能实现的。
这个“变色”的段子流行起来,因为它符合人们心中对互联网产品经理的刻板印象。
很多时候,产品经理会被形容为一种可恶的角色,他们只是凭天马行空的想象就瞎指挥,丝毫不注重是否可行,让其他人白白返工。
有个笑话名叫“互联网工作生存指南”。该“指南”对开发、设计等其它岗位都写着“不要相信产品”。而对产品经理的忠告是:“1.不要相信任何人;2.注意人身安全。”
公平的说,做产品是需要一定程度的想象力的。况且,很多一开始被认为不可能实现,甚至有些疯狂的产品需求,最后居然都成真了。
比如云剪贴板——这也曾经是一个段子:
“是这样的张总:你在家里的电脑上按了CTRL+C,然后在公司的电脑上再按CTRL+V是肯定不行的。即使同一篇文章也不行。不不,多贵的电脑都不行。”
在网速、带宽和终端运算能力都达到足够级别之后,“张总”的夙愿终于被苹果和微软先后实现。这说明,如果产品经理的想象背后,有真实的需求做支撑的话,确实是迟早都会被开发出来的。
那么,这个传说中的“根据手机壳换颜色”的需求,是否真实存在,并值得程序员们为此吐血三升呢?
2 | 手机壳承载了审美和情感需求
相信大多数程序员都不会想给自己装上花里胡哨的手机壳,就像他们一般不会给手机和电脑更换不容易识别的手写体、喵呜体等奇怪的字体。
不过,你不需要,不等于别人不需要。动漫IP周边特许商品中,卖的最好的就是手机壳。拼夕夕上众多9块9包邮的爆款产品中,也有手机壳的一席之地。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之后,手机壳就成为了最好卖的一种IP特许商品。IP手机壳的销量盖过了经典的T恤衫、帽子,更是替代了钥匙链的地位——毕竟现在手机越来越能替代钥匙的功用了。
虎嗅之前有篇文章统计了《王者荣耀》官方周边商城各种产品的销售情况,手机壳因为定价较低,几乎已经全部售罄,相对比较贵一点的T恤衫反而有大量的现货。
当你选择一款相关的手机外壳的时候,你的手机就变成了该游戏的“定制版”。实际上,真正的所谓某IP定制版本,一般比普通版本要多卖300-500块钱,其实也只是更换了一个别具特色的限量版后壳而已。
今年4月,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公布对市面上28个品牌,30款塑料手机壳的比较试验结果,其中5款手机壳检出了有毒有害物质,苹果、小米生产的手机壳“ 榜上有名 ”。还有一款女生喜爱的“水钻闪粉彩膜”手机壳,铅含量超出标准限值1550倍。
当然,就算有毒,也挡不住全国人民对手机壳的巨大需求。
拼多多在商品分类方面别具一格,其他数码产品被分在“手机“大类的”智能生活“下,而”手机壳/贴膜/支架“、和充电线、充电宝等都各成一个子类,与”智能生活“平级。
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有一种所谓“口红效应”,人们更愿意花小钱买一点能够迅速起效,装点自己生活,让心情变好的东西,而手机壳无疑就在这个范围之中。
一个更疯狂的例子是,去年iPhone X预售之前被传出首批发货数量不多,可能只有4.65万台,根本不够抢的。
结果,消费者提前在淘宝、京东甚至闲鱼等平台抢购适合iPhone X的手机壳,一个淘宝买家评价说:“手机还没出来,先买手机壳感受下。”
手机壳就是手机的衣服,它的发展历史和作用演变,也跟人类自己穿的衣服是一样的——最早只是为了在赤身裸体之外避寒,后来发展出遮羞的作用,才慢慢的进化出各种风格,成为了社会地位、时尚潮流和情感的载体。
如果你觉得根据你今天穿的衣服样式更换手机壁纸,是一个更合理一点的需求的话,这其实跟传说中那位倒霉的产品经理提出的需求没啥本质区别。
只不过,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卖保险的App为何要这么注重外观,如果这产品经理是美图的,可能就更合理一点了。
3 | 还真有人申请了这个专利
这种“根据手机壳换颜色”的需求,也不是现在才有的。航通社经过查询发现,居然还真有人为此……申请了专利。
从国家专利局的检索网站上,航通社找到了一份由“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申请的发明专利,名称为《一种手机主题自动适配手机壳的方法及系统》。
该专利的描述称,能够根据手机壳套上之后所引起的在“电阻”方面的微小变化,来判断用户所更换的是哪一种特定的手机壳,进而匹配相关的软件主题。
“本发明中,不同颜色风格的手机壳自带的电阻值不一样,通过检测接入手机壳的电阻值,获取接入手机壳的颜色信息,最后将手机用户界面切换至与所述手机壳颜色相应的主题,更加智能化,能提高用户体验感。”
该专利假设,不同规格的手机壳在装到手机上之后,会引起手机耳机接口、USB接口等外露的部分,在电阻上的细微改变。而这种改变是相对稳定的。
该专利认为,这种极其微小的电阻改变,是可以通过对手机现有端口的检测获取的,所以不需要在手机或手机壳上安装金属触点、NFC芯片等。
这种想法可以说是玄之又玄,以至于现在为止都没看到成品出现,哪怕是专利持有人斐讯自己也没做出来。
航通社认为,如果真能实现这个技术,他们就不会因为促销路由器和P2P扯上关系,而陷入信任危机了。
4 | 别费力气了:还是准备跟手机壳说再见吧
对于这个隔空获取手机壳颜色的世纪难题,率先取得进展的也是中国人,某种程度上让人与有荣焉。
不过,因为我们也许很快就用不上手机壳了,所以目前为止的这一努力,将很可能变成白费力气。
一个最容易想到的解法就是:如果手机后背干脆就是一整块屏幕,那我想变换什么主题,不就可以变换什么主题?
最开始,随着Windows Vista发布一种名为Windows Sideshow的功能,在笔记本电脑顶盖(A面)放置一块小屏幕,在盖子合上甚至关机的时候,也可以显示一些必要的信息。
这类似于苹果后来的Touch Bar和魅族的Pro 7,分离的屏幕采用和主机分开的控制中枢,所以可以在主机待机或非活动状态也独立运转。
此后,俄罗斯YotaPhone尝试将一整个后盖都变成屏幕,为了节能,使用的是单色的电子纸技术。
作为先烈,这几种设备都没能解答人们为何要翻转使用背面屏幕的疑问。仅仅是翻面这一个简单的动作,都可能会打断人们刷手机过程中的“心流”,所以能坚持使用后背屏幕的人少之又少。
Oppo最近解禁的一项专利,准备将后屏“复活”,将自拍和视频通话的功能赋予后屏,以提高后面屏幕的使用率。
该专利将前面板屏占比扩大为100%,取消前置摄像头,一律使用后置摄像头做自拍和视频通话用途。同时,在手机的后面板再开一个小的彩色触摸屏,用于自拍时观察自己的位置。
因为前置摄像头的功能只有进行视频通话以及自拍,所以手机厂家倾向于将其省略。看看OV两家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平时隐藏起来,就知道他们对前置摄像头的存在是有多么不情愿。
总而言之,在全面屏之后,手机设计上的下一个趋势一定是拿背部开刀。当今手机铁板一块的后面板,必然会发展出越来越多样的用途,此时再遮盖住后壳就不合适了。
而一旦解决了屏幕耗电问题(例如更大的电池或者更省电的彩色电子墨水屏),那么前后双彩屏必将成为下一个主流,只能固定显示一种图案的手机壳也就会退出历史舞台。
正如Business Insider的一篇分析所说,智能手机出生至今超过10年,还没有像传呼机一样被颠覆,是不可理解的。
该文认为,短期来看,移动计算设备——我们依然可以简称为“手机”——设计的改进,是围绕着语音助手进行,改变的是交互手段。接下来要做的是采用增强现实(AR),取代必须被放在裤袋里的实体屏幕。
而终极目标,是使用芯片刺激人脑特定区域,在自己的眼中虚拟出一个界面,最终实现人类感官和机器的融合。
以上这个进化过程,差不多会在我们有生之年逐步实现。而这里第一个要淘汰的对象,恐怕就是今日异彩纷呈的手机壳了。
想想看,后面大屏随便换个壁纸,就等于买了新的手机壳,既不用出钱,又减少资源浪费,岂不美哉?
我们对趋势一直判断得很准确:
- 对骂群是个好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