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死了”
本文首发于百家号,微信公众号:航通社 (ID:lifeissohappy),微博:@lishuhang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在中苏联交恶最严重的那段日子里,《人民日报》做出来过一个非常经典的,后来被引用很多次的标题:《赫鲁晓夫死了》。
当时很多老敌人都死去了,在报纸标题上说个“死了”,正文里面呢,一定要狠狠咒骂一番,誓要与之划清界限。现在偶尔也有敌人死去,但现在的说法就文雅一些,用的是“病亡”。
这是一种战术上的藐视,却也是一种战略上的重视,就像是刚刚被甩的痴情男女,免不得在死心之初,用最怨毒的语气来咒骂那个负心人,以解心头之恨。
那么比这还要冷酷无情的应对措施是什么呢?是遗忘和不以为然。提起当初怨侣,如可轻描淡写、云淡风轻,那可就真正是翻过篇去了。
而我们对霍金的态度,恐怕也就是如此。
1
今天(3月14日,下同)中午,不知有多少10万+正在路上,里面的用词当然是至高无上,极尽哀荣。环顾四周,朋友圈里头也是蜡烛点点。
但是根据大家以往的表现我可以肯定,霍金这个人以及他去世这件事,很快会像快速掠过天际的流星一样,在我们的脑袋当中划过,而不留下任何痕迹。
虽然不会再有任何媒体和任何人胆敢用“死了”这样不尊敬的表述,但就如同我刚说过的一样,彻底的遗忘是比痛恨和咒骂更残酷的应对。
在汤兰兰的事情爆发之后,江歌的妈妈就已经开始了独自一人承受被众人遗忘酷刑的旅途。设想一下这个世界所有的好意都喷涌而出到你身上,然后似乎一夜之间,又全都退散消失了,这会让你越来越怀疑那是否是自己的幻觉。
那么是什么让汤兰兰一家人又再淡出网民的视线呢?说不准。这两天事情太多,我已经忘干净了。但我相当肯定,在大家昨天忙着一边吃瓜,一边丰富自己的表情包收藏的时候,这家人和相关记者的遭遇已经确定不会有很多人关心。
我猜霍金火不过一个星期。你呢?
2
在新闻刚刚爆发出来的时候,全球好像就只有中国人最关心他,反复的说他,一遍又一遍的说他。
世界的其他地方都在干什么呢?
在霍金的家乡英国,虽然是最早爆出这个消息,但是他们更多的还是在关心那位在本国土地上行走,光天化日之下被人抹了无法破解的神经毒剂的前特工。毕竟在大街上走着走着就能被人投毒,而且谁都治不了,这种噩梦比一个科学家的去世劲爆多了。
在美国就更不用说了,先有史上最悲催的国务卿蒂勒森在一个twitter消息之后被撤职的重磅炸弹。然后今天又正值宾夕法尼亚州的特殊选举在进行当中。
三个有线频道CNN、MSNBC、Fox News全都对准了开票现场,屏幕位置都让给了计票结果,甚至连一条滚动的字幕都不会留给霍金。
我们的媒体能把霍金作为目前的头条,我们的自媒体作者们正在疯狂地产出相关的文章,大概是因为我们没有什么其他更重要的事情要关心。
3
我们在为霍金点蜡烛,这没错。可是我们又是到底在缅怀他的什么呢?
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在现实生活圈子当中遇到一个人,能真的给我讲明白霍金说的是什么。我距离科学家的圈子太远了。但是我对霍金言论的所有的态度,都来自一些我认为可信赖的科学家来源的背书。
果壳网发出文章说,他是值得纪念的,他的理论是没有问题的,也很重要。那好吧,我知道果壳网很权威,之前给我做了很多科普,所以我就相信他们。“知识分子”也觉得霍金没什么问题,那我也相信他们。
更多的人可能还不至于想到,一定需要一个懂科学、懂物理的人来做背书,他们只需要大媒体甚至是亲戚朋友疯传来作证就可以了。因此,更多人是只要看到全球的媒体都在追逐这个人,给他很高评价的时候,他们就已经确定要相信霍金了。
就算再热爱读书的人也会在他的理论面前退缩,大概率的结果都是要买一本自己读不懂的《时间简史》放回家中,把它供奉在书架的一个角落里。
这种情况下,霍金俨然已经成为了一尊图腾,一个像国足一样稳定而令人安心的存在。我们还有霍金,他像一尊雕塑一样活着,偶尔转动眼球,比旅行青蛙都好养。他是如此立等可取的一座丰碑,他还是那么活着,证明我们都还年轻。
4
除了一直是一个“虽然看不懂,但是莫名其妙觉得好牛”的令人安心的存在,霍金作为立等可取的全民偶像,还有以下非常显著的优势。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是一个公认的绝症,但是罹患这种病痛的霍金,能无比顽强的活到70多岁,并且是维持着同一个难受的姿势,继续他的大脑功能。这本身是一个无与伦比的励志故事。
这样的人活着就已经竭尽全力了,如今还要加上(虽然我们不知道是啥的)他对科学所做出的贡献。这也许是一个真正具有预言未来功能的偶像,也许在带来好运方面比锦鲤要管用多了。
更不用说,他居然以如此残缺的身姿,还能有一般像他这么著名的人多少应该有一点的风流韵事。他甚至成功的有了孩子不说,而且还能离婚再娶。
5
到目前为止,霍金的理论不是全都已经盖棺论定,还在不断的发展之中,未来也有可能会受到挑战。在他的有生之年,他也并不100%的确定,并且不修改自己的理论,也曾经和其他的理论物理学家打赌。
可能是因为这个,也可能是因为我们要减负什么的,他的理论也没有完全的写进现在的教科书里面。
受制于他思维跟不上打字的速度,可能在他的脑袋里,还有一些别样的想法和理论,到他死的那一刻为止,我们也没能聆听到,又被他原样的带了回去。
《广陵散》于今绝矣。
但是大多数人还是只能非常无奈的坐等,看这个世界的知识继续以指数级别增长,而自己却越来越什么都听不懂。在看到听到的任何一个领域,自己都无可避免的落后于时代,最终就连自己的工作也会被叫什么鬼人工智能的东西给替代掉,自己的孩子也会因为接受所谓减负的素质教育而永远没机会接触到人类探索这个世界的最前沿。
我们需要霍金,而且我们需要不止一个他。
霍金的问题在于我们大多听不懂他的理论,只能人云亦云的觉得他很牛。但是其他的“霍金”们所起到的作用是,要用我们都能听懂的大白话,来给我们上课,来更新我们,颠覆我们,让我们投身于伟大的时代。
就像这几年来一直在中国大地上出场传道的凯文·凯利,写出两本《简史》的尤瓦尔·赫拉利,李开复,李笑来,以及所有说你女朋友也可以在三分钟之内懂区块链的人。
他们都是“霍金”。他们都是这个时代所需要的。
然而没人会记住今天去世的这个霍金,所以霍金在这个意义上“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