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微信的微博
自从张小龙在2018微信公开课Pro上提到微信公众号将会有独立的App以后,就让很多标题党公众号很兴奋的推送,大家也以为我们可能会有一个单独看微信推送的App,以及一个可以关闭订阅号的纯粹的微信。
不过这很显然是想多了,而我很奇怪大家为什么会这么想,我从一开始就没有误会他的意思,这个App就是给运营者而不是读者用的。想来可能是大家的执念太重了。
今天白天,有媒体从新媒体观察者魏武挥那里拿到了“微信订阅号”App的几张截图(虽然原文报道并未指明供图者,但简单搜索图片中相关文章标题即可得到)。具体图片,请移步原文查看。
该App的其他部分,和现在使用“公众平台安全助手”登陆手机网页后台,是能实现一样的功能,例如检查已推送文章,查看留言评论赞赏数据等,只是界面有差异;并且可以在一个手机上管理多个公众号。
值得一提的是,在手机上可以直接编辑公众号图文素材。编辑区域非常简单,依次有四个按钮:插入图片、拍照、插入音乐,展开/折叠键盘。
如果按照这个功能区推算,那么手机上编辑的素材是不支持图文混排,复杂的版式设计,以及也不支持视频的。而这就表明已经在电脑编辑到一半的素材,可能无法用手机继续编辑,或者在手机编辑器上会损失一部分样式。
疑似完全在手机编辑器上生成的文章,可以参考魏武挥老师的这篇最新推送。
张小龙在演讲里说,手机App只是因为没有打磨足够好,所以才没有及时推出。他说App是本来就应该有的,因为手机上看的东西不用手机生成是很奇怪的。这个观点我是很赞同的。
手机上写东西不是不可以,但是手机写出来的东西和电脑写的东西有明显的区别。电脑的显示空间更大,所以可以把段落写的长一点,而手机屏幕上同样长的段落会密密麻麻的很不舒服,所以很多微信公众号的排版,在手机上可能不是很人性化。反过来,适合手机的排版会把一些文字段落拆开,使得段落显得非常松散,整篇文章看起来像是一首长诗。
也因为桌面电脑的键盘提供了一种不用动嘴,可以很安静的沉浸式写作和快速修改的环境,所以到现在为止依然是最好用的生产力工具。手机如果想输入长篇大论是很累的,而语音输入要想让大家没有心理障碍地接受,也还需要时间。
所以,现在使用手机写的东西都不会特别长。但是跟持续了好几年的140字比起来,也还是会稍微长一点。所以现在微博率先完全放开了单条微博的字数限制,而后来跟进的微头条也类似。
实际上,使用长微博形式发送想法,用最简单的编辑器在不知不觉中就写了很多字,其实是潜意识中给人“写字可以很简单,门槛很低”这样的想法,是很激励普通人创作的产品设计。
所以你完全可以把通过手机App生成的公众号素材看作是“微微博”——微信的“微博体”,它们本质上都是指向同一个东西的。
这种产品设计寄托着微信看到更多普通人发出自己的声音的期望,也力图从产品设计上稀释那些善于在PC端后台炫技,插入富媒体做复杂排版的,工于心计的运营者的比重。